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香港遊蹤 - 宋王臺 Sung Wong Toi Garden

宋王臺



        在香港九龍城馬頭角一處海濱小丘上,原來有一座高一百一十四呎的山峰,傳說就是宋帝「石殿」的遺跡,亦是當時宋王臺的原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個地方一直被視為香港境內最重要的歷史古蹟。原宋王臺上有一塊可以容納五十多人的巨岩,岩上刻有「宋王臺」三個漢字,據說元史稱帝昰及帝昺為二王紀,這可斷定字非刻於宋代,而是元代,為免觸怒元朝政府,所以石上所刻是「宋王」而非「宋皇」。「宋王臺」三字加旁還刻有「嘉慶丁卯年重修」七字,
        宋王臺是香港最有名的一處古蹟,在這六百多 年歷史裡,如今只剩一塊殘石, 讓人追憶往事。


        宋朝末年,宋室遺裔益王昰和衛王昺南下避元兵,曾在九龍短往過一段時期。二王抵港時,哥哥益王年僅十歲,後稱端宗;衛王是弟弟,陸秀夫在厓門背負着投海的便是他。宋末二王在九龍只停居半年,又再他遷。

         宋亡後,有紀念二王避居海隅的人,在大石刻上「宋王臺」三字。歷元明兩代,刻字受風雨剝蝕,日漸模糊。根據簡又文《宋末二帝南遷輦路考》一文記述,石刻乃是由廣東水陸路提督錢夢虎命新安營遊擊林孫、新安縣知事李維瑜及官富巡檢胡宏昭等於嘉慶十二年,即一八零七年重刻的,在此之前,估計宋王臺曾經多次修茸。

        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後,英國人對宋王臺也不敢 輕視,特稱之為「聖山」(Sacred Hill)。隨着九龍城一帶的大規模開發,立法局華人代表何啟,於一八九八年八月十五日代表九龍居民要求港府立例保存這一具紀念性的古跡。這一動議立法局通過,港府遂撥款在宋王臺四周加建圍牆,並豎立碑誌。


       十九世紀末期,宋王臺及其附近一帶已變得相當殘破,有居民甚至到宋王臺聖山採石作建築材料,對宋王臺古跡做成威脅。一八九八年,時任定例局議員的何啟在一批九龍居民支持下,建議訂制律列,把宋王臺永久保留,以作日後考據古蹟之用,翌年通過《保存宋王臺勝蹟條例》,禁止在宋王臺聖山採石。在二十世紀初期,華商李瑞琴捐款修築石垣、牌坊、小亭,在聖山上建成一個公園,但只能維持一段短暫的時間。

        至一九四三年,日本人侵佔香港後,在日本統治的第二年時,為着戰爭的擴展,要增闢啟德機場。宋王臺首當其衝,巨岩慘被轟裂,拋滾山腳,幸好「宋王臺」及其旁七字完整如故。香港光復後,港府繼續擴建機場,並在原址建造了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剷平了聖山,原有的宋王臺址,便成了啟德機場的一部分。後因九龍城街坊會的請求,港府派工人割下殘餘的刻字岩石,在宋王臺原址以西一百米的地方,興建一個宋王臺公園,將歷劫苟存的「殘石」擺放園中,於一九六零年開幕,並由簡又文撰寫《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立於園內,供人憑弔。

宋王臺遺址碑記:宋王臺公園初建曾立一碑記,以簡介宋帝昺的事跡。此碑文有英文譯本,以供外籍人仕細閱。





宋皇臺花園展覽初期,在香港居住的宋室後人會在宋王臺附近的酒樓舉行祭祀,並在會場擺放宋帝昰及宋帝昺的畫像,到了近代,祭祀宋帝的場面可能已難以看到,但宋皇臺仍代表宋代皇帝在香港的實證。

   近年來香港史越被受到重視,更是中小學歷史科的必修課程,所以對於追認香港前代史就變成一個關鍵。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過一班香港的重要人物,如何啟、陳伯陶、簡又文及趙聿修等的努力,成功把宋帝南渡香港的「遺史」納入官方認可的「正史」中,重建和擴建「宋代九龍歷史」,使香港由一個中國南方的小島,聯繫至中原正統皇族的落腳地,而宋皇臺正是記載這段往事的印證。







本人的其他Blog
紐西蘭生活 New Zealand Live
newzealand1943.blogspot.com

電氣生涯  Electrical Life
lifelectrical.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香港遊蹤 - 交通,曆法及節慶 Traffic, Calendar and Festivals in Hong Kong

         美麗香港 雙虹現石硤尾 The original copy in Chinese When reading in other languages The grammar might not very well         在有...